陳:身意內導的方法如何探索身體?
溫:這個問題很弔詭,如果我可以用言語來告訴你,這就不是第一身的體驗了。不靠自身內在感覺去理解,也就不是Somatics了。Somatics 必需透過第一身去感知,所以不能單靠說話來講解。不過有趣的是,在Somatics課,語言運用非常重要,由於不希望學生模仿外在動作,在課堂中我卻必需不斷透過說話來啟發和引導學生。換句話,我是不斷在與學生的身體溝通。
陳:身意內導研究可以如何應用?
溫:Somatics的應用實在非常廣泛,而且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學,因為每個人都擁有身體。我們的身體很多時都是「自動化」地去做動作,例如口渴我們便會喝水。喝水的動機是很意識到的,但如何去行動,整個過程是自動化的。而Somatics就是要令學生很自覺和很有意識地去感知身體和動作。對表演者而言,這種自覺(awareness)就更為重要。因為不論你是演員或者是舞者,都得藉身體及形體動作去宣示和表達你的藝術。如果表演者不能對身體很有自覺能力,那麼極其量也只是重複著一些習慣。因此Somatics對表演者的訓練來看就格外重要。另外,在探索身體的過程中,我們會應用到很多圖像想像來訓練,這些試驗能激發想像能力和啟發出不同創意的表現形式。
陳:就我個人感覺而言,不論是上一篇文章提及的拉賓動作分析以及身意內導研究,其實對形體相關的表演藝術都有莫大幫助,但在香港好像總是很少談及,更遑論了解,你認為為何會有此現象?
溫:(笑)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非常熱愛我任教的科目,過往在演藝學院也有學生以拉賓動作分析的理論創作過非常精彩的作品。能夠善用身體和對身體有更深理解,對表演者當然是非常重要。曾經有一位很勤奮的學生,剛畢業膝關節便已經要動手術了。故此,我認為,對自身的認識和學習方法是否正確是很重要。回應你的問題,我相信要發展Somatics和L.M.A.是需要有合適的環境才能發揮到他們的功能。最重要是專上學府的決策人能認同這些科目的重要性,從而願意投放更多資源。同時還需要培養老師,要給予他們實習時間及機會成長。
陳:在坊間的舞蹈學校推展可行嗎?
溫:Somatics和L.M.A.都較難在坊間的舞蹈學校授課。Somatics 是以「無形的身體」作為切入點來研究身體,一般市民大眾較難理解。另外香港人的生活節奏急速, Somatics課通常是需要較長時作感知活動,故不是一般追求即時見效的學生所願意付出。在坊間舞蹈學校教授L.M.A.也有實際困難,除非是證書課程,我未必能花得起一、兩節課堂時間,要求學生逐一展示功課吧。亦由於對這些研究有認識的人不多,欠缺這方面的需求。沒有需求便難以有資源投放。結果是造成惡性循環,兩者亦很難發展起來。不過,Somatics是一個大體系,當中亦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在香港,也有導師專門教授其中的個別流派,就例如進劇場的陳麗珠及紀文舜所教授的魁根方法便是一例。
陳:Movement對你來說是甚麼?有甚麼意義?
溫:Movement 就好像在展示一些東西。我們為甚麼要動(move)?因為一動起來就是在展示生命中的一些東西,不動就隱藏著看不到。Movement是一個身 (Body)跟意(Mind)合作的共同過程。透過movement可以觀察並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本質,發現更多方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