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骨》述說一個殘酷暗黑的人口販賣故事,融合魔幻現實主義和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以及電子、現代主義、龐克搖滾和歌舞表演等元素。由兩個天使墜落在郊區一個後院開始,他倆被平凡且財困的夫婦利用——將之俘虜、殘害、剝削和性侵犯的情節,隱喻當下人口販賣的極端邪惡、令人髮指的罪行。
杜韻在一個訪問中表示,當她被委約創作,第一時間想找填詞人Royce Vavrek合作,可能寫些像是Jorge Luis Borges筆下古往今來人們想像出來的仙女妖獸巨龍飛馬等,她又記起Royce說過想寫些關於天使的東西,而那時她正值閱讀一本關於中年人的書,便立時浮現一個想法,去寫一個關於人口販賣的作品。「人們一直以為人口販賣問題離他們很遠,但其實這個問題在不同城市、角落正在發生,不只是奴隸和性奴問題,譬如非法勞工、入境問題或任何法律漏洞也促使這類事情發生,這些人正不斷被剝削。」她坦言自己並沒有這些經歷,也沒有資格去為任何人說話,她只自視為一個新聞記者或紀錄片導演的身份,以音樂來記下這些事情。
即使入場觀眾已先被預告劇中有令人震撼的內容,但面對眼前情景與音樂(男天使完美的詠嘆調唱著不要絕望;女天使的搖滾嗓音以及氣喘嚎叫和抽泣),那種喧囂的抽象彷彿更真實地表達了創傷的經驗,令人難受得想要掩眼不看。不過杜韻和Royce Vavrek似乎拒絕將作品作明顯的道德批判,而只是以不同音樂類型及風格表現人物的心情變化、劇情張力——到高潮處成為一種瘋狂破碎、精神崩潰分裂的音樂語言,讓觀者反思真實世界的殘酷以及觀照自身。
作風創新大膽的杜韻,一直有意識去改變古典音樂的創作風景。她表示,音樂界需要「研究多樣性的真正含義。多樣性也意味著內容、風格,多元化也意味著:我們想說甚麼?我們不能只說一件事。」
《天使之骨》讓觀者直視人口販賣受害者的經歷,震撼的視聽效果相信令人久久難以忘懷。你會為劇中極度脆弱的人所面對的殘酷侵害感到震驚和疼痛。然後你會問:為甚麼世界變得這麼壞?為甚麼人口販運如此猖獗?我們可以做點甚麼去阻止這種事情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