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以教育理念的思辯為基調,劇中特別加插了一場辯論比賽,除了反映思辯中不同的觀點,亦帶出大學生的熱情:「電影要捕捉青春的一面,可以拍攝籃球場,但舞台就不是那麼簡單。當我看到辯論隊不畏任何東西而激辯,感覺到他們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即使他們辯論的結果也不會影響社會政策,但那種熱誠實在令人非常深刻。」
劇中探討大學產業化,也探究教育的本質。莊寫劇本時嘗試持平,但也少不免有傾向的意見:「我教育小朋友的時候,也不喜歡強迫他們做不快樂的事,希望令他們獨立和追求自由。賺錢是重要,但人生不應只有賺錢,也應有人生理想。」
《教授》的另一位靈魂人物,導演陳焯威同樣畢業於中大,莊梅岩坦言自己當年讀大學時喜歡躲起來寫東西,而陳焯威的校園生活正好填補了她在生活經驗上的缺乏。「陳焯威是個很有想法的人,這個劇是很對話式的,而他的處理則為整個劇帶來生氣,手法亦有別於傳統。」她又形容陳是個很有耐性的人,寫此劇時間緊迫,但陳仍給予她很大的空間創作:「這麼年輕也可以對編劇和團隊有這麼大的信心,是很難得的,對我寫劇本尤其重要。」
《教授》當然不是單屬中大或教育工作者,它是在質問著所有人——當我們常常把「學生是社會未來的棟樑」掛在口邊,我們到底有多相信教育的力量﹖劇作以辯論直接刺激觀眾思考,佈景設計亦在貫徹整套劇的理念:那些規則而曲折的窗戶是中大人的共同回憶,同時它亦暗示著思考中的稜角與迂迴——不論是求學問抑或社會公義,二者同樣都不是鐵板一塊,或對錯分明;往往在反覆的正與反之中,方能揭示真理的一點端倪。
日期:4-7, 10-11/9 (19:45)
7-8/9 (14:45)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
票價:HK$280, $220,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