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木板
林東鵬打從畢業開始,就喜歡在木板這種媒界上進行創作。「我喜歡在木板上繪畫,用炭筆炭支去畫,還有塑膠彩,因為我覺得木面本身就好像一張紙。它更可以把塗在上面的顏色吸收,產生一種舒服柔和的感覺。作為一張『紙』,它很厚很實淨,更可添加其他東西在上面。木是一種很温暖的顏色,它能達到我心目中預期的效果…。」
以他早前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展出的一件得獎作品《移山者,愚公也》為例(這件作品現正在香港藝術館的《藝術對藝術》裡展出),其概念更是非常有趣:他先在板面上畫了一座山,再用橡皮擦把山擦掉,並將擦拭的痕跡及橡皮屑用光油封存在板面上。他就這樣把《愚公移山》的精神表現出來﹣山沒有被移開,反而更清晰,然而其堅毅的性格還是讓人欽佩。
為何是中國畫?
對於中國畫,林東鵬作過多番鑽研,然後嘗試在自己的創作裡,運用自己的媒界去畫,比如他的立體山水畫,注入了創新好玩的元素,「我試過將砌模型的概念放在空間裡,然後再畫。」
為何對中國畫情有獨鍾?「因為國畫有一種可讓人逃離繁囂的特質啊。」林坦言,在中大唸藝術系時,他的「中國藝術」科成績未算標青,但他發掘到當中有一些很想追求的東西。「又比如是線條的運用,令我覺得國畫實在是一個很大的寶庫。」
不過,韓國和日本的繪畫,對林來說也是吸取藝術養份的來源,箇中的寧靜,是他很想在創作裡表現的感覺。還有是意大利中世紀的壁畫,那種鈍鈍的筆觸,畫面上表達的生活狀態,也為他帶來不少啟發。
期待:亞洲的「文藝復興」
藉著國家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間也越來越重要。林東鵬說,現時我們看到的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多是有特定時空,對社會現況的反映。「不過,如果中國當代的藝術,能發展至連合過往的文化、歷史;地域上連合香港、台灣、澳門的藝術就更好。因為中國藝術在目前指的仍只是內地。如果中國藝術能結合出一種新的形態,令人欣賞這種藝術時能有一個完整的脈絡去追隨就最為豐富。也不純粹是中國藝術的,而是來一場亞洲藝術上的文藝復興,這個相信會很精彩,而其實香港也絕對有優勢去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