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展覽的名字《焗住》有三層意思,一是空氣不流通,二是人受到狹窄的空間所限,三是指無奈、無從選擇的態度。這些相片展示的居住空間由大約一百呎的劏房至十多呎的棺材房、籠房床位不等。全個展覽共分六個系列,包括《住住先》中俯瞰蝸居面貌的「潮流劏房」,以及把不真實、璀璨如霓虹彩色燈投射在籠屋和閣仔中的「璀璨香港」、劏房兒童在惡劣生活環境中苦中作樂的「兒童樂園」、以第一身視角看棺材房的「居者有其屋」、廚廁合一的「美食廚房」和生活在惡劣環境中的人們仍面帶笑容的「樂觀面對」,六個系列的名字與香港房屋問題對比實在極為諷刺。
《焗住》的主辦機構社協過去曾引起不少爭議,因其服務對象也包括新移民,不少網民批評,既然新移民來港後生活條件不佳,便更不應來港申請社福資源,而展覽場內亦播放著社協曾幫助過的人受訪的片段,當中有新移民婦女表示曾為來港這決定感到後悔,或許這個有關香港惡劣居住環境的展覽不單讓人反思香港的居住政策問題,新移民來港政策也是反思的重點,如果讓希望來港的內地人看到這輯相片,又會否打消移民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