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還要出門看電影?
當提供居家娛樂的電視日漸流行,首當其衝的是電影業。試想像,當電視與戲院播放一樣的節目,你會寧願留在舒適的家中,還是特意出門去看電影?在美國,二戰過後的五十年代,汽車流行令愈來愈多家庭定居鄉郊,電視也迅速進駐每家每戶的客廳,出門看電影頓時變了一件麻煩事。一直呼風喚雨的荷里活片廠,首次感到電視的威脅,絞盡腦汁要找到突圍而出的方法。粗製濫造的電影被淘汰,片廠們寧願把錢花在數量不多卻有賣點的作品上:文學改編、明星主演、豪華大製作……可以說,電視令電影進行了一次去蕪存菁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面對電視的挑戰,電影真真正正進化了。為了勝過畫面又小又黑白的電視機,彩色電影、闊銀幕電影紛紛出籠,吸引觀眾離開電視機,重新回到電影院的懷抱。
由黑白、彩色到數碼高清,電視的技術推陳出新,卻不再是電影的競爭對手,相反,甚至變成重要盟友。七十年代,美國興起收費電視台,這些電視台需要有吸引力的節目令觀眾甘心掏錢收看,於是紛紛打上電影的主意。事實上電影公司也樂於把版權出售賺錢,保障電影製作收入,這樣的合作模式推廣至世界各地。來到數碼化的今天,我們的家甚至能化身為小戲院,只要一個遙控器,便能在彈指間選看自己喜歡的電影。現在想看電影不一定要進戲院,安坐家中也可享受到觀看電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