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Amy Winehouse嗎?2007年這個頂著高聳入雲的髮髻、畫著粗黑眼線的女生,憑Back to Black一碟紅遍全球,除了在家鄉英國揚威,次年更橫掃格林美最佳新歌手、最佳流行演唱專輯等五個獎項,其中Rehab一曲更連奪年度歌曲、年度製作及最佳流行女歌手演出,華麗地宣佈一顆超新星降生。就算你少接觸歐美音樂,但一定聽過她以獨特磁性嗓音唱著 “They tried to make me go to rehab, I said: no, no, no”。可惜在其年輕、funky又滄桑的音樂外,她「毒后」之名更吸引大眾目光。在23歲名成利就之際,Amy Winehouse長期酗酒吸毒,常常被傳媒拍到她濫藥後神智不清的模樣。後來人們也對她各種光怪陸離的花邊新聞見怪不怪:老公傷人入獄、醉酒演出失場、上台後拒絕演唱⋯⋯2011年7月,Amy被發現猝死家中,那時她才27歲。
作為一個拿著BNO的香港人,出國必然遇到這問題:國籍一欄填甚麼好?寫Chinese嗎?護照上寫的是British;寫British嗎?但我卻不是英國人,至少英國海關待我如遊客⋯⋯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寫Hong Kong Citizen,可惜「香港」不是一個國籍。殖民歷史遺下千絲萬縷,令港人多多少少受身份認同問題困擾,Para Site 的「如果只有城籍而沒有國籍」展覽,便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撫心自問:作為活於這城的人,我們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