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主線之一,是阿標(邱廷輝飾)加入了某電器公司推銷當時屬新產品的電飯煲,他推銷時不像王維飾的麻包雄般只著重賺大錢,而是真心和竭盡所能去改善原產自日本、但港人試用後大受設計缺陷困擾的電飯煲,務求令不敢購買及對日本貨仇恨的廣大市民(那時相距香港淪陷只有約二十年,仇恨日本的港人仍多)能破除成見並產生購買衝動,這份賺錢之餘還實幹地針對民意民情解決問題的「我為人人」心態,於現今社會仍大有人在,只不過人數比例上應不及鄰里關係緊密、沒有地產霸權的六十年代香港。
阿標鑽研完美電飯煲的熱血過程,於《有飯自然香》前至中段是跟大量瑣碎的生活細節融合起來,從阿標與其表姐(陳煦莉飾)及眾街坊的相處可見許多現已消失的六十年代社會特色,如千金小姐與妹仔(女僕)的感情可以親如姊妹並確用「姊」、「妹」相稱;人們習慣煮飯用明火,兩個人可窮得為一碗飯打架,而電飯煲就可成為結婚厚禮;劇中既有人把家中的電線駁到街燈取電,也有人寧願把錢塞進牆壁的暗格而不信任銀行存款……等奇趣事已經是七十年代出生的筆者聞所未聞,至於從對白聽到一碗白飯賣兩毫半(义燒飯五亳),以及「我唔得閒孖你癲」等具六十年代粤語特色的說話與「茶瓜送飯,好人有限」等似乎已失傳的俗/俚語,加上「仔女生得多咪唔值錢,咪賣來賣去」等反映當時民生狀況和倫理、道德觀的台詞,均能滿足六十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的懷舊情懷,亦令六十年代之後出生的人認識到那時代的民間歷史。
《有飯自然香》中至後段的戲份大幅減少瑣碎的生活細節描寫,集中把具戲味劇力的情節凝聚在另一條鮮明的主線上,那就是麻包雄因賭博與走水貨欠下巨債,為免連累然叔 (周志輝飾) 經營的「然香飯店」受追債者破壞,麻包雄竟把其年幼兒子明仔賣給一個富裕家庭,而他自己則躲藏起來。眾伙計、街坊到劇末才得知然叔與麻包雄一直隱瞞著父子關係(這也是在六十年代社會和粤語片不時發生的),他們立即替明仔的母親娥姐籌錢以把孩子贖回。而籌錢時的無私與群策群力正跟不向鄰居打招呼、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現今社會大相逕庭,既教人看得感動又值得現今的人作為榜樣,而後來麻包雄返回「然香飯店」求父、妻原諒,父、妻肯接納他改過,則見六十年代的親情、夫妻情或其他感情大多是長久的,人與人之間較懂得和解、解決問題之道,不像社交網絡世代般可輕易把任何感情移除。
劇中每個角色均有鮮明的個性、形象設計和演繹風格,邱廷輝演活了阿標——一個盡責、有良心、有毅力的熱血年輕人;王維令麻包雄像極一個急功近利、自以為聰明(實質不設實際) 的賭徒,周志輝的然叔是一個孤寒得來又愛身邊每一個人的好長輩,黄慧慈令秀姑的善解人意、好心腸深深吸引阿標和觀眾,加上外貌與說話語氣老得難讓觀眾辨認到由誰飾演的曾師奶(看場刊才知是文瑞興),皆使台上散發濃厚的生活感,跟外貌細緻得極像六十年代民居與飯店的佈景(只是縮小了) ,以及觀眾實在地嗅到的飯香,完全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