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標題「掛住」有記憶、思念之意,回應藝術家林偉而的作品《寄憶未來》;而英文「Bear in Mind」更呼應藝術家莫一新的北極熊雕塑作品,寄托了大家對藝術館,甚至是我們的城市、生活環境的想念、記憶和關注。除了展出兩位藝術家的裝置作品,並會繼續與教育活動夥伴聲音掏腰包合作,延續對「聲音藝術」的探索,在視覺藝術之外帶來更多不同感官的語言來表達城市回憶。
首先要介紹的是藝術家林偉而的作品《寄憶未來》,他的靈感源自他小時候的記憶,原來從前他天天上學都會經過尖沙咀舊九龍火車站附近的一座郵局,但它早已遷拆而被遺忘。就如郵寄這種傳遞訊息的方法現已日漸式微而被棄用。現代社會誰不懂電郵、WhatsApp?還在寄信的除了銀行和政府部門,還有誰呢?但林偉而指出寄信總讓人有一份冀盼的心情,總想著對方到底會怎樣回覆,於是他以六個竹亭組成了傘形的「臨時郵局」,頂部向外以卡片砌出了三幅景象,分別是1950年代、1970年代和1980年代尖沙咀彌敦道一帶鬧市的景觀,另外又以一系列香港舊相片製成明信片掛滿亭蓋,觀眾更可以扭取由他繪製明信片,寫上自己的心意並掛在竹亭內或寄給親友。展品讓觀眾不單可以欣賞和比對香港今昔,還可重拾寄信的情懷。
而另一位藝術家莫一新的作品不單著眼於我們的城市生活,更擴闊到整個世界的生活環境。自從他成為了父親就更關注下一代的生活環境,引發他以環境保護為創作理念。莫一新的作品名叫《念悠悠》,也是從懷念出發,記憶的卻是從前感受過的氣溫,悠悠天地從前尚為我們帶來比較明顯的四季溫差,至今因全球暖化的問題,四季已不分明,情況令人擔憂。他故意以不屬於香港地域的北極熊製造強烈的時空錯置感,而北極熊的神情更是極度憂傷,希望藉此視覺衝擊能吸引公眾注意,令觀眾感受冰川融化的問題不再只是他方的事,從而反思要積極保護環境。作品中還有一座立體的山水畫軸,其中有超現實的火車意象,靈感來自他小時候從國內乘火車來港的記憶。火車讓他衝出險阻,從一個國度帶進另一國度,他寄望大家亦能共同努力創建更美好的將來。
除了視覺感受,聲音感受也能勾起回憶,讓人細味生命。教育活動夥伴聲音掏腰包會在展覽期間的六個星期日,在藝術廣場放置「細聲公」聆聽閣,分享由不同採聲人收集的聲音,並敘述從聲音出發的記憶故事。更有導賞員介紹收集和紀錄聲音的不同方法,鼓勵大家關注聆聽,學習除了錄音外,圖像、文字、甚至身體語言也能表達聲音,擴闊大家對聲音的想像。
想一同分享對香港的感受?想認識聲音藝術是怎樣的一回事?記得約定三五知己來一同參與。展覽將舉行至明年6月30日。展覽和聲音藝術活動詳情可瀏覽藝術館網頁 hk.art.museum/zh_TW/web/ma/whatsnew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