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我身邊所認識的音樂工作者來作一個不科學的籠統計算(泛指普遍的音樂工作者,歌星、業內頂尖者則不計算在內),收入較高和較穩定的似乎是以瘋狂教樂器的人佔頭幾位,尤以教主流西方樂器者為甚,因為學習的人較多,時薪也較高。為何用「瘋狂」這一詞呢?認識有些老師可以一起床就一直教到半夜,早上可見他們在家穿著睡褲口擔牙刷已在教學。當然要用心經營一段時間才可以有這個學生數量,正如做其他職業也不保證短期內會升職。這些朋友當中聽說年收百萬者眾,但也有朋友訴說這樣每天教學很悶,希望有機會多做其他與音樂有關的非恆常教學工作。除教學外,樂團樂師也是一份全職職業,而且可以兼職教學生。全港有三個全職業樂團,其中某樂團的樂師薪金在官網可找到,不算秘密,最低起薪點約四萬一個月,應是三團中人工最高的,如有兼職教學收入就更高。但樂團樂師這種職業的競爭者來自全世界,而且位少,要考上也不容易。
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做全職樂手,但我也差不多做過七八年全職教學,教過不同樂器和樂理;教過學校和私人學生。但因為我自己喜歡創作,所以一邊教學一邊為自己轉營為全職創作人而舖排。當自由身工作者收入很浮動,但年月慮積,工作多年後收入會變穩定。到現在覺得做自由身工作困難之處是除本身音樂技能外,自我經營技巧和人際網絡的處理也相當考功夫。如何定價、如何談判、如何選擇工作、如何擴大人際網絡、甚至如何追數等也是種種不同的技巧。那麼,做自由身音樂創作人「搵唔搵到食呢」?這樣說吧,我相信所有音樂人都有能力以音樂維生,沒有所謂「搵唔搵到食」這回事,這與行業本身無關。但只忠於自己喜愛的音樂而奮不顧身、或投入易賺錢的音樂市場主流享受成果、還是兩者平衡,從來都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