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演員一同探索
今次是 Murfi 首次來港執導,問及今次會如何呈現《等待果陀》這一薩繆爾·貝克特的經典著作。Murfi 笑言在紀文舜邀他執導《等待果陀》之前,他從未看過《等待果陀》。「我已經快五十歲了,一個人到了五十歲還沒有看過《等待果陀》並不尋常,尤其我還是愛爾蘭人哈哈。」因此,即使《等待果陀》多次被搬演,但對於 Murfi 仍十分新鮮。他直言,自己在執導的時候並無帶著預設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與演員一同去探索。「《等待果陀》是一部很真誠的劇作,我想這是貝克特想要的,而我也想以最忠誠的方式去呈現它。今次是我與這些演員的第一次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與演員一同在綵排中探索劇本。《等待果陀》有很多版本,但我都沒看過,所以,我依據的是我與演員一同探索的版本。」
對白的節奏與語言的音樂感
採訪開始前,兩位主要演員紀文舜與李鎮洲正在綵排,今次亦是兩位演員時隔四年再度合作。《等待果陀》雖有兩幕戲,但劇情幾乎是原地踏步,二人不停地對話、爭執又和解,看似無意義、重複的對話卻又牽涉出許多荒謬的話題。飾演維拉迪米爾的李鎮洲認為這些對白恰恰是這部戲很重要的部分,對白的確有很多重複,但重複的意義在於它的節奏和語言的音樂感。「兩個人的對答,好像一直在打乒乓。我們很多時候都要很留意和對手合拍的情況是怎麼樣啦,我們的節奏是不是掌握得好,聲音的質感是不是調節得好,都是一些很細微的分別,一旦我們找到一個準確的標準或者層次,我們就要想辦法從排練的過程中捉實它,不要讓它流失掉。」
而對於飾演愛斯特崗的紀文舜而言,更重要的是將角色所處的境遇及愛斯特崗和維拉迪米爾二人的關係演繹出來,因為貝克特在劇本中流露的哲學思想是無法演繹的。「很有趣的是貝克特在劇本中所寫的是一種哲學思想,Murfi 經常提醒我們作為一個演員,是不應該去演的。我們無法演繹哲學思想,也無法帶著這樣的想法去排練,而是應該嘗試立足於愛斯特崗和維拉迪米爾兩人的關係,以及它們所處的境遇,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演繹的,也是挑戰所在,我們必須要不停地把自己拉回這個境遇中——我們就是在這個地方,等待著果陀。」
揮之不去的劇作
「《等待果陀》以一種令人驚訝的簡單的方式直窺人性的深處。」Murfi 說道。在他看來,《等待果陀》的出現是劇場的一大發現。「劇中某些地方具有心理性,而有些對白則充滿潛台詞,當你聽到演員講某一句對白,當中包含著多重的含義。《等待果陀》的對白有著許多層次和含義,我想它在第一次上演時一定是令人覺得怪異、不尋常的。這個劇本十分簡單,就是兩個人對話,而他們的對話平淡無奇,聽上去沒有任何深刻或令人興奮的內容。不過,當你看完之後,卻會發現這些對白中有很豐富的層次,並從中挖掘到人類的生存境況。」
Murfi 笑言貝克特是個聰明的作家,他用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短句,以幽默的方式讓人去理解人性和生活。不過,這是一部需要沉澱的作品,觀眾在當下並不一定能即時發現這些深刻之處,這正是《等待果陀》的效果所在。「有些作品在劇院落幕之時就結束了,而有些劇作會在你看完後跟隨你許久,在你腦海中揮之不去。」
進劇場《等待果陀》
時間:9-11/1/2015(20:00) 10-11/1/2015(15: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票價:$2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