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麵包如做藝術
於是,藝術家曾德平今次不做藝術,索性做麵包:「這是紅菜頭麵包。這些紅菜頭是有機的、自己種的。我也帶了一些已煮好的紫椰菜,用來做另外一個麵包。」曾德平一直從事有機耕動,時常想將農場的作物結合麵包。適逢最近是紅菜頭和紫椰菜的收成期,他想到了一個法子:「做法就是焗的時候,把它放在砂煲裡面。令它的溫度均勻一點,蔬菜便不會那樣容易焦了,它便可以和麵粉同步變熟。這配合很好,『靠晒』砂煲兄弟了!」如果藝術就是將自己的想法實踐出來,那做麵包大概也分享著異曲同工之妙吧?
「對於我來說,做麵包和做藝術是同一件事。因為我師承藝術家蛙王(郭孟浩),他教我:『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曾認為,藝術是在生活中醞釀的。只消有創作的意識,生活中每一件微小的事都可成為藝術:「如果每一天的生活,你也在思考著藝術的話,其實整個人都會開心一點、精神狀態也好一點……因為藝術,說到底都是一種精神領域的創作,若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這樣思考藝術,很有意識地覺得自己正在創作時,會令精神能量會高很多。」
「在創作的過程中,你時常都會和自己的心聊天。慢慢地,你會明白自己的心在想甚麼、想做甚麼。而人都有一個很基本的特性,就是想追求快樂吧。如果你弄清楚自己的心在想要甚麼,然後朝著這方向追求快樂,每一天都應該可以過得很快樂。而在日常生活做決定時,應會容易一點。」
藝術終究也是離不開生活的。馮家鍵亦道,做好藝術其實也是為生活:「我們做了《好想藝術》那麼多集,其實最終也是想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提升生活質素)吧。這就是藝術最終的目的……透過藝術及分享,希望人們能明白自己的生活、社區、人文精神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