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美,美在衝突
編舞家何曉玫創作《默島新樂園》的概念,主要取材自台灣主流現象及次文化。這位備受注目的台灣中生代最重要女性編舞家,將歷年來累積的作品意象,重新調配出一部充滿台式扮裝(cosplay)精神的集錦式製作,匯集和融合家將神祇、檳榔西施、布袋人偶和芭比娃娃等各種辨識度極高的台灣特殊文化符號。 舞台的設計,將以三座傀儡高台裝置創造並反映一幕幕台洋雜處的金光浮世繪,將在地的廟會氣息帶入劇場;並以劇場舞蹈方式呈現,重新詮釋出傳統文化的當代實驗性,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呈現現代台灣絢爛多元的文化觀點。
何曉玫三年前也有帶過自己的劇團來香港表演,與今次不同的是,她把舊作重新改編,「不單只改成符合作品的內容,更改動被觀看的視角。觀眾可隨意在席上走動,自由地依照自己的心情選擇其欣賞的角度。我希望能把戲劇融入生活,觀眾不是被框在猶如黑盒子的環境裏。我們之間是沒有界限的,觀眾可以四處行走其中,更可在場內攝影,甚至可與舞者自拍。」何氏以誠懇的舞蹈編寫故事,把台灣特有充滿包容力、沒有規範,並有趣的衝突感表露無遺。而廟會更是當中文化的表表者,其神秘的宗教活動、小食在街上擺賣的味道、道路兩旁的擁擠不安,當下環境的雜亂無章,彷彿昭示著眾人在極力爭取的發言權,而活動的焦點正正給大家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舞台,「尤其是台灣歷經西方如荷蘭和美國及日本的殖民統治,本土的原住民文化已經說不上來了。台灣都吸納了其他地方的氣息,以前是怎樣皆不復記憶。台灣是那麼小的一處地方,為何政治家都吵得面紅耳熱,這般用力到頭來到底想爭取甚麼,也最終得到些甚麼?」她的創作取材台灣主流現象或次文化,而台灣之美,則美在衝突。透過劇目所展現出我們的生活態度,希望能把台灣真正的面貌及濃濃的人文情懷呈現出來。何老師對於社會性別的觀察,挑戰在舞作中不停切換觀看與被觀看者的角色立場,以巧妙的超現實表現手法,誠懇用心地演繹時代流轉之下的改換世間。她續說下去「我對作為女性在台灣怎樣被看待尤為好奇,我特意在劇中編排一場有盞燈的戲,它彷若是監視攝影機,究竟是誰在看呢?會是上帝嗎?把女性自覺的處境一一剖析,使敏感的問題浮現。我並不是在批判或控訴,我只是把情況倘開來看,我有我的立場,觀眾也可以有其見解。」
樂音的台灣風味與人文記憶
另外,於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只演一場的《樂見台灣——作曲大師之夜》,將由國際著名指揮簡文彬與高雄市交響樂團演出,並獲得香港大學音樂系協力支持。該團執行長朱宏昌解說是次演奏四位重要台灣當代作曲家的原創及在地作品,盼引領香港觀眾們遊歷台灣獨特風味與人文記憶。「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香港演出,全員皆滿心興奮期待。跟我們三、四年前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演出不同,因為感覺上台灣和香港的接近,所以更使我們覺得可做的更多。港台彼此之間,不只是實際上的地域距離相近,更是風俗文化和自由度的接近。」在他眼中,台港兩地的同質性高,應多作交流。好像之前他知悉香港小交響樂團到台北演出,他也要求他們來高雄。「這次我們所選取的曲目皆蘊含濃厚的台灣風格,本土作曲家雖接受外來文化薰陶,但在其創作中加入了和台灣的內容與生命有關的元素,極具本土特色。當然用來表演的還是西洋樂器,要是選認受性高的西方曲目,可能有利票房的營銷,但是我們希望舉辦一場有意義的音樂會,能把窗口打開門戶打通,讓大家體驗台灣把過去九十年來所接觸的西洋音樂融會貫通,冀求演出時能產生共鳴,尋找心靈的觸動。」
《默島新樂園》舞蹈作品——何曉玫MeimageDance
日期:28.10.2017 (20:00)| 29.10.2017 (15: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票價:$200《樂見台灣- 作曲大師之夜》 簡文彬與KSO音樂會
日期:14.10.2017
地點: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
公眾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