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是一樁真人真事,故事源於1967年美國一個小鎮,老師於歷史課上討論法西斯主義時一個學生純真的提問:「為甚麼那麼多德國人很容易便被引導去否認大屠殺?」為了讓學生從體驗中學習,年輕歷史科老師 Ron Jones 決定將課堂轉化成極權組織「第三波」,與學生進行一次仿效德國納粹主義的洗腦實驗。
歷史在不斷上演
陳桂芬收到劇本後覺得內容很震憾:「他們一開始就像玩遊戲,會設立一些紀律性的東西,然後就會逐步形成一個團體,而這個團體裡會有自己的紀律,整個實驗會令學生很認真地看待這個群體,令他們盲目,發生一些舉報的事件,只要是領袖覺得是對的事他們就覺得對,還會有一種排他性……」到了最後,學生像瘋了般無法自拔,老師於是決定摧毀計劃,然後告訴學生整個計劃是假的。他們受到打擊的同時,原來同樣會否認自己參與過計劃:「當在那個建制裡面,有一些我們想跟從的領袖時,原來人是那麼容易被人引導去否認自己曾經做過的事。」
這種態度是不是似曾相識?雖然事隔四十多年,同類事件仍不斷上演,大家可能都會聯想起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不過陳謂沒有指向單一事件:「第一,原來歷史真的是一面鏡子;第二,原來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我又不想集中於影射一些東西,我們或者宏觀一點,其實人類可貴的地方就是有一個自由選擇的權利,即我們可以選擇跟從與否。」
事到如今當時發起「第三波」的老師 Ron Jones 沒有再教書,他將經歷寫成書和劇本,並到不同學校去分享,而那一班進行過「第三波」實驗的學生都老了,有一個紀錄片找回他們做訪問,究竟那一次的實驗對他們的成長有沒有影響呢?陳說《第三波》算是紀錄劇場,會配以錄像和引用一些當事人的感受:「因為由肇事的老師親自去寫劇本,而不是由旁人去寫,寫實程度應該很高。」
誘發學生獨立思考
近幾年香港社會充斥著很多不同的聲音,就反國教、同性戀、普選等議題,大家都有不同意見,站在這一堆對立的聲音當中,我們該怎樣自處呢?「無論是因為受傳媒的影響、受一些熱愛的領袖的形象影響,或受一些政權強硬的態度去影響,其實我覺得這樣都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透過自身的理性分析,然後選擇我們自己行的路。」陳桂芬道出這套劇她想帶出的訊息。
問到陳覺得香港學生有沒有獨立思維,她覺得仍不足夠,要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仍需要具備幾個條件:「條件包括認知、常識和成長過程的培養,這樣我們才會有成熟的獨立思考,如果我們的知識不夠,很難獨立思考,所以我最後都希望學生好好珍惜學習的時間。他們知識愈夠,獨立思考就愈堅實。」
以身作則 推動生命教育
以基督教為背景的 Arts' Option,陳希望實踐並推動生命教育:「我們想透過戲劇教育,不是教他們做戲或培養課外興趣,而是透過戲劇活動或者工作坊令同學們能夠確立他們的價值觀,或者是我們所講的獨立思考。」而她身為一位基督徒,面對社會上的紛爭亦有自己的看法:「人總是喜歡選擇一些好聽的說話去聽,我覺得在聖經的教導裡,不是要我們去盲從,祂都是要我們去認知的,祂亦都是要爭取公義的。我自己傾向權力都是人所賦予,而不是神所賦予的,我們要順服的應該是神所賦予的能力,所以我覺得如果政府有做得不好,我們都要提醒……我又覺得表達是一定要的,但採取的手段就要看會不會連累其他人。」
對於六四事件、佔中等社會議題,她說自己本身有立場,同時會尊重其他人的意見,但在劇中則不希望放入主觀感受,否則有違讓觀眾獨立思考的原則。她最期望《第三波》能引發觀眾思考,所以會特設「教育推廣場」,每一場完了都會有一個演後座談會,透過和觀眾互動和嘉賓的分享,一起深入去討論。
Arts' Option《第三波》
日期及時間:26-29/6/2014 20:00
28-29/6/2014 15:00
票價:$190, $170 / *$100, $80(高齡人士、學生及殘疾人士優惠;數量有限,額滿即止)
教育推廣場
日期:27/6/2014
時間:15:30
票價:$100, *$30(全日制學生及殘疾人士優惠)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