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與愛情
「我感興趣的是那些從無意識裡挖掘出來的東西。《嫉妒》與我父親的去世有關,《女性的背後》則與我母親的去世有關。我的每一部電影都有著自己個人經歷的深深烙印。」 菲利普加希爾反覆拍攝男女間的相愛,而每一部作品的靈感也來自身邊的朋友,親人以至愛人。《我不再聽見吉他聲》這部片用來紀念突然離世的Nico,和那充滿狂熱情愛與創作靈感的十年關係。《合格戀人》是反映當年六八學運時同代人的寫照——在激情的革命浪潮後,所換來的失落與虛空。他每位主角也從事藝術工作,時而電影導演,時而藝術家,但不論任何身份,他著重的不只是愛情關係,而是個人在兩種不同的價值觀之中應如何自處。而加希爾展現這種衝突的方式,有時是透過兩段關係,或兩種精神價值如麵包與愛情,或戲中戲的手法,或以歷史暗喻關係——如 六八學運與過後的日子,也可能是人間與陰間。加希爾剝除生活的表相,從而露出每一個人也渴求愛的本質,竭誠地展示每一個人奮力對愛的隱藏、對生活的失望所帶來的摧毀。但他又坦露出人在親密關係裡所獲得的這份甜美時光,在斷裂的情景下,包含著濃厚的情感,但從沒有過度沉醉於此,將鏡頭對準自己內心的感受,自省這份私密感。
巴黎式出軌
「世上的女人像雲,她的影子能遮蔽陽光,會在你身旁飄蕩。也一如她給你的愛,已經不在。」那新作《女人的背後》又如何?再一次用黑白攝影,同樣以電影導演作為主角,拍攝紀錄片的男女主角進行一部有關二戰時,法國抵抗納粹運動的訪問。男人後來移情別戀愛上一位更年輕的女生,而女人亦同樣出軌,男人得知後卻大怒,但他對於自己做出同樣的行為,反而心安理得,更說出極為自私的理由,「因為我是男人,所以能出軌」。兩人所拍攝的二戰歷史成為暗喻,在這段關係裡,雙方在極不平等的情況下,如何能堅守住自己的立場——女人為了男人放棄激情的關係,而男人依舊要左右逢緣;而無論面對誘惑,還是分離,感情上的衝突和戰爭的抵抗都同樣要面臨著選擇。加萊爾的電影裡同樣與觀眾經歷一場又一場愛情的誕生、轉變、死亡,而希望與絕望往往只差一線。加希爾並不是道德家,他從沒有意指責其中一方的行為,也沒有明確指出是對是錯,但電影最後的結局,某方面來說亦是女人得到勝利。
《女性的背後》
導演:菲利普加希爾
導演:克洛蒂特蔻羅、斯坦列士拉斯莫哈、蓮娜寶金
日期:4、10/12/2015
院線:香港電影資料館、AMC PACIFIC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