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答案簡單至極:數碼藝術就是運用數碼科技(Digital technology) 作為主要技術的藝術作品。七十年代初期,小型電腦開始普及,各界人士包括藝術家也開始思考,究竟我們藉着電腦能夠做到甚麼呢?加上不同電腦程式的開發,各種形式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著名普普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 便於1985 年於電視節目內使用奧米加(Amiga) 電腦,創作他第一幅數碼作品 ﹣美國女歌手Debbie Harry 的肖像。當然,數碼藝術並不限於圖像,也包括錄像、文字,以至實體作品。例如法國街頭藝術家Invader 便在不同大城市,如巴黎、柏林、倫敦、香港的街頭貼上古董電子遊戲《太空侵略者》的像素藝術作品。
電腦互動的本質,更推動了互動藝術 (Interactive art) 的風行, 觀眾與展品不再處於看與被看的關係,展品會對觀眾的動作作出反應,而觀眾的參與甚至成為作品的一部份。如Maurizio Bolognini 的 CIMs ( 集體智能機器系列),便把電腦程式連接上手機網絡,令觀眾可以利用個人手機,參與及改變作品。
一日千里的數碼科技,為當代藝術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自由空間,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假如優雅的古典藝術不是你杯茶,也許靈活多變的數碼藝術會更加引起你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