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的「表演藝術流動車」除了是流動劇場,還將變身成迷你的後台展覽廳,把平時大眾較少機會接觸的舞台道具、服裝及技術裝置融入流動車的內部。流動車將於2015年3月走訪元朗、東涌及深水埗區內不同的公共空間及場地(如屋邨、學校),展演各類型的表演藝術,包括戲劇、戲曲、音樂、舞蹈、形體及電影錄像等。校園巡迴演出日期包括2015年3月4-6、9-13日,社區巡迴演出日期則是3月7、8、14、15日的下午時段。
今年的表演藝術流動車,除了是一個「演藝流動舞台」,更是一個迷你後台展覽廳。在車上展出的舞台道具及服裝,都是由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的學生和老師,因應學習及演出的需要而製作的。
- 有如一個成年人般龐大的怪獸毛公仔,是靠「骨架」支撐起來的。骨架是用「紮作」(frame work) 的方法,用竹篾或者籐,將怪獸的外型造出來
- 狗頭的眼睛圓圓向外突出,是運用吸塑(vacuum forming) 的方法造出來
- 大提琴整個都是用紙– 不同形狀的紙片- 砌成的。不同形狀的紙片,則是用鐳射切割(laser cut) 的方法製作出來
- 為了配合演出需要以及創新設計,設計師把伊莉莎白時代以撐裙及緊身衣塑造女性曲線的款式,與巴洛克時期服裝褶皺、蕾絲和花飾圖案的特色融合起來,製作成這條戲服長裙
- 這種寬袖長外套名為「Houppelande」,乃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男士服裝,這件戲服是設計予莎士比亞著名劇目《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的爸爸- 蒙特喬伯爵- 這個角色穿著
- 木造的巨型錄音帶,是學習道具製作的入門訓練。同學要選一件日常生活物品,運用不同的物料,將它按比例放大造出來。竅門是必須準確計算尺寸,對物品結構亦要有清楚的認識
- 桁架 (truss),大家在演唱會或商場演出都一定見過它,通常是用來懸掛音響喇叭或燈光器材的。桁架因為重量輕、安全、方便裝拆,所以在劇場製作中亦會經常用到
另外,是次社區藝術計劃還包括「踏步向前看」表演藝術工作坊及「跨步出框框」演藝日營。香港演藝學院招募了來自元朗及深水埗共5間學校,約130位同學參與。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間,同學們在導師引導下,以「藝術的眼睛」探討個人與社區的關係,並以戲劇、攝影及裝置藝術的形式,發掘創作素材。同學仔除了參與校內的工作坊,亦有機會走訪社區。他們將在香港演藝學院參加表演藝術日營,於專業的表演藝術場地學習,互相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