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是一種以身體為媒介,曖昧的、不確定的,藝術家與觀眾的溝通。」表演者鋁合金說。她直言在一個如此「乾淨」的房間中表演,十分有利於表演者進入狀態,而這也是一種擁有無限可能的展覽方式:「每個觀眾對同一個作品的感受不同,所表現出的行為也各異。」鋁合金說有小女孩在她對面假裝梳頭,也有觀眾看不下去,跑到她面前跟她吼:「別梳了!頭髮要掉光了姑娘!」有不明所以一晃而過,丟下一句「神經病」的,有流淚的,有竊笑的,有端坐在牆邊觀看許久的,有鞠躬致敬的,這些作為表演者的她都是能聽到看到感覺到的。
在美術館中表演的挑戰:對表演本身的理解
「15個房間」的作品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作品的跨度從1960年代到今年的作品,每個房間創造的皆是不同的藝術體驗。上一個你可能還沉浸在《藝術必須是美的,藝術家必須是美的》情感滿溢的空間,下一個你可能就走進Bruce Nauman理性的慢速世界。房間中的舞者正在表演Bruce Nauman的作品《牆﹣地板的位置》(1968),再現了藝術家原始錄像中的二十八個牆面與地面的動作,完成這些動作需半個小時,演出不斷重複進行。
在表演者郭睿看來,在美術館裏表演的其中一個挑戰在於對表演本身的理解:「表演通常是有一個對象的,表演給他人觀看。如果觀眾太少或者沒有觀眾,表演會被取消。然而在展覽中的表演,很多時候房間裏甚至沒有一個觀眾,然而表演仍然要繼續。與其他房間當觀眾走進來再開始仍然可以不同,《牆﹣地板的位置》的時間性本身就是表演的一部分,時間是作品的內在節奏也是內容,當停頓和靜止發生的時候,作品也就結束了。正如策展人所說的:『當第一個表演者進入房間的時候,作品的時間和能量需要持續,直到最後一個表演者結束一天的表演。』」
展覽開幕之時,策展人亦曾表示,他們想要的不僅是一個由簡短作品表演組成且時間有限的展覽,而是讓現場藝術也可以如同雕塑或者物理對象一般,被持續展示,也就是說,現場藝術的展示將會從早晨持續到晚上,並貫穿整個美術館的開放時間。但是當觀眾離開,美術館晚上關門之後,這些「雕塑」也會走出美術館。
向大眾推介現當代藝術
若說哪個房間最令人印象深刻,大概是雙飛藝術中心的作品《奶之純愛》。一打開門,酸臭的奶味便撲面而來。雙飛邀請了兩組各九名演員,一組年輕、一組老年男性,分別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演繹共享牛奶浴的場景。雙飛的作品,經常都將展廳變成玩樂的秀場,而非作品的擺設,這次他們創造了一種無可避諱的尷尬場面。「我覺得一些赤裸裸的事情,有時候是大家需要去面對的。九個大男人脫光了在一起待兩個月表演,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是個挑戰,觀眾也不得不避諱一些尷尬,但觀眾有自己的處理方式,有些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把自己當觀眾去拍照記錄,有些隱忍不笑,有些會與演員講話。」雙飛的成員之一樂華說道。
問及如何看待今次的展覽方式,樂華直言,這樣的展覽之前是在博覽會舉行,現在在美術館呈現,只是讓事情正常化了而已,再加上這是一個中國的美術館,更大的意義在於向大眾推介現當代藝術知識。「參展的藝術家大部分是半個世紀前的,被經典化的東西,但在中國可能還是前衛的、激進的,我們參與其中作為有繼承性的年輕藝術家,感到十分開心。」